![]() |
Large Medium Small |
第44條
禁令
1.司法機關有權責令一當事方停止侵權,特別是有權在結關后立即阻止涉及知識產權侵權行為的進口貨物進入其管轄范圍內的商業渠道。如受保護的客體是在一人知道或有合理的根據知道從事該客體的交易會構成知識產權侵權之前取得或訂購的,則各成員無義務給予此種授權。
2。盡管有本部分其他條款的規定,但是只要符合第二部分專門處理未經權利持有人授權的政府使用或政府授權的第三方使用而做出的規定,各成員可將針對可使用的救濟限于依照第31條(h)項支付的報酬。在其他情況下,應適用本部分下的救濟,或如果這些救濟與一成員的法律不一致,則應采取宣告式判決,并應可獲得適當的補償。
第45條
賠償費
1.對于故意或有充分理由應知道自己從事侵權活動的侵權人,司法機關有權責令侵權人向權利持有人支付足以補償其因知識產權侵權所受損害的賠償?! ?/p>
2.司法機關還有權責令侵權人向權利持有人支付有關費用,其中可包括有關的律師費用。在適當的情況下,各成員可授權司法機關責令其退還利潤和/或支付法定的賠償,即使侵權人故意或有充分理由知道自己從事侵權活動。
第46條
其他補救
為有效制止侵權,司法機關有權在不給予任何補償的情況下,責令將己被發現侵權的貨物清除出商業渠道,以避免對權利持有人造成任何損害,或下令將其銷毀,除非此點會違背現有的憲法規定的必要條件。司法機關還有權在不給予任何補償的情況下,責令將主要用于制造侵權貨物的材料和工具清除出商業渠道,以便將產生進一步侵權的風險減少到最低限度。在考慮此類請求時,應考慮侵權的嚴重程度與給予的救濟以及第三方利益之間的均衡性。對于冒牌貨,除例外情況外,僅除去非法加貼的商標并不足以允許該貨物放行進入商業渠道。
第47條
獲得信息的權利
各成員可規定,司法機關有權責令侵權人將生產和分銷侵權貨物或服務過程中涉及的第三方的身份及其分銷渠道告知權利持有人,除非此點與侵權的嚴重程度不相稱。